2025/11/6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些能源普遍面临间歇性的挑战:例如,太阳能仅在白天发电,而风能则依赖于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解水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方法被提出。电解水制氢是一种通过电流将水(H₂O)分解为氢气(H₂)和氧气(O₂)的过程,其本质是利用电能将水分子“拆解”为氢气。氢气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载体,不仅能够实现长期存储和跨区域运输,还可广泛应用于发电、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因此,电解水制氢不仅提供了一种清洁的能源生产方式,还为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主流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包括碱性电解技术(ALK)、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技术、固体氧化物电解技术(SOEC)以及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AEM),各具独特优势。ALK技术成熟可靠,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储能电站建设;PEM设备反应速度快、体积紧凑,适用于汽车加氢站等场景;SOEC在高温下运行,能量转化效率高(可达90%以上),适合与工业余热联用,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领域;AEM技术成本较低,无需贵金属催化剂,能效较高,正在成为新兴研究热点,在中等规模绿色氢气生产中潜力巨大。这些技术的多样性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了电解水制氢在可再生能源存储和利用中的发展。
电解水制氢在可再生能源存储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 平衡供需:解决间歇性问题
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量具有不稳定性,常导致电能过剩或不足。电解水制氢技术能够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氢气存储,从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壳牌荷兰氢能1号项目其电解槽单元总容量达200兆瓦,依托荷兰北部海上风电场供电,满负荷运行时每日可生产约28000公斤氢气,是欧洲规模化绿氢示范的标杆项目。
2. 氢气存储:高效且灵活
氢气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储能介质,具备长时间存储的优势,其存储和运输更加灵活。1公斤氢气的热值约为33千瓦时,而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发电效率通常在40%至60%之间。以50%的效率进行计算,1公斤氢气可产生约16千瓦时的电能,可驱动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约100公里。此外,固态储氢技术通过将氢气存储在金属氢化物中,显著提高了储氢的安全性和效率。
3. 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的新选择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零排放的交通工具,而电解水制氢技术为其提供了可持续的氢气来源。根据国家能源局2025年发布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建成加氢站超540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车约2.4万辆,其中京津冀、广东等五大示范区域占比超60%。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持续增加,这一趋势为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提供了重要支持。
4. 工业应用:减少碳排放
氢气在化工、冶金等行业中广泛应用。传统制氢方法依赖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电解水制氢则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氢气”,助力工业领域实现低碳转型。据国际能源署IEA的《2024年能源技术展望》报告,在其宣布的承诺情景(APS)下,到2050年,绿氢可能占2.6亿吨低排放氢气产量的80%。
5. 调节电网负荷:提升稳定性
电解水制氢技术能够将电网中的多余电能转化为氢气存储,从而降低电网负荷并提升其稳定性。如河北张家口赤城的风氢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该项目是京津冀首个全链条绿氢基地,包括一个风力发电场和一个制氢厂,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65兆瓦,每年可提供3.38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项目引入了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气象数据、风功率预测和实时监测风机发电量,调控电解槽负荷,有效利用电网弃风绿电开展制氢,解决了风电消纳难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6. 固态储氢:未来的关键技术
固态储氢是一类已实现部分工程化应用的储氢技术,通过将氢气存储在金属氢化物中,有效解决了传统高压气态储氢的安全性和效率问题。其中,钛锰基和钛铁基合金等金属氢化物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储能场景,显著提高了储氢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电解水制氢在可再生能源存储中的应用为解决能源间歇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它不仅能够将多余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氢气存储,还为交通、工业等领域提供了清洁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固态储氢技术的发展,电解水制氢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它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中科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3000747号-1 免责声明